请输入关键字

烛光人生,奋斗点亮科教长河——访法学院教师张慧春

"亘古不变的宗旨是勇气与热忱"。她站在我们面前,骄傲得像个孩子,传达着自己对知识产权法最真挚的追求。在默默耕耘的近十年里,她用热情与严谨浇灌着每一株花朵,滋润着每一寸土壤,真正做到了用奋斗点亮科教长河,让自己的烛光人生绚烂多彩。

张慧春,best365网页版登录官网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学博士毕业,内蒙古自治区法学会民法研究会理事、秘书长,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人才智库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是知识产权法。长期致力于网络环境下刊物版权问题,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和保护的探索研究。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数字出版模式下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承的版权问题研究》、内蒙古社科规划青年项目《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中的版权问题研究》。个人专著《商标显著性研究》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三等奖。

顺应浪潮立风帆,扎实用心搞科研

时光荏苒,岁月如流,在知识产权领域进行了十几年学习与研究的张慧春现已是best365网页版登录官网法学院知识产权方向的核心导师之一。谈及为何选择知识产权法时,她表示:“因为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产权意识会不断增强,对知识产权的需求也会大大提升。”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研究的领域,知识产权法深受技术进步的影响。如何能紧跟时代脉搏,走在前沿,“好奇心”便是她最大的发动机。张慧春强调:“在研习知识产权法学的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探索新问题的积极性,这也是研习知识产权问题的魅力所在。”

正是靠着满腔热忱和对社会发展敏锐的捕捉力,张慧春发表了众多与时俱进的论文,硕果累累。从2014年执教至今,她围绕网络出版物和出版者的知识产权问题,发表了包括《电子书带来的版权新问题——以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为视角》《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中的版权问题分析》《网络环境下出版者责任问题新探》等在内的多篇论文。她表示“我把出版者与作者在网络环境下的权利义务明晰得更加清楚”。在互联网时代,由于数字化的快速发展,相较于原来,如何平衡作者、出版者及后起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利益成为立法新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张慧春在论文《网络环境下期刊出版者权利的保护——以第三次著作权法修改为视角》中着重强调应关注网络环境下期刊出版者的利益要求,对新时代下版权多方的权益给予了明确的划分。

在研究网络版权相关问题的同时,紧密契合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张慧春出版个人专著《数字出版模式下传统文化传承的版权问题研究》,并在论文《知识产权与非遗保护——文化扶贫视角下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路》中提出利用知识产权法解决文化保护与文化开发之间的对立统一问题。她强调:“文化盗用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应该利用法律去保护好我们国家丰厚的文化遗产。”当谈到如果不加以保护,民族精神面临被重构的风险时,张慧春紧缩眉头,眼神坚定,语气严肃地讲到:“保护非遗,更是在保护我们的精神内核,这关乎中国的民族精神。”张慧春积极参与内蒙古社科项目,创新民族传统文学的推广方式,为提升民族传统文学的传播力、知名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对于任何一位优秀的学者,研究的道路都是充满坎坷与困难的。回忆起过往的每一次研究,“不停歇,不止步”都是她的核心词。从选题到调查,从宏观到细节,从理论提出到实践应用,泡在图书馆,睡在报告中,走到百姓里便成为了她的常态。

科研一路,奋斗一路,从初出茅庐的法学小白到独当一面的优秀导师,出色的研究成果已是她奋斗拼搏的最好证明。

传道授业育人才 和风细雨暖人心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是张慧春从教多年的教学理念。在这一理念下,她建立线上题库,通过练习来扎实同学们的理论知识。做到本固枝荣的同时,张慧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优势,通过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知识,使学生们开拓眼界。“线上课的好处就在于我可以整合大量资源,给学生播放实务的课程,来提升学生的实务能力”。与此同时,各高校、用人单位的讲座、公开课也被引入课堂之中,让理论与实践得到了紧密结合,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张慧春表示:“在‘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科研与教学密不可分。”所以科教融合,带领学生共同研究新兴话题也成为了张慧春教学方法中的重要一环。“CHATGPT、AI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研究热点,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由于新型技术的出现,知识生产的版权保护等方面又产生了新问题。对此,她强调:“完善人工智能方面的法律已是大势所趋,我们也将投入更多力量去研究,带领学生站在最前沿去思考知识产权的实际应用。”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关注每位同学的学习生活情况,张慧春是师长,是朋友,更是家人。在讲到自己的学生时,她的眼眸中尽是笑意,嘴角总是不自主地扬起。她强调“身为师长,用心去关怀每一位学生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她根据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个人能力、家庭状况、性格特点等多方面,因材施教,为他们指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在张慧春的指导下,学生们进入央企、事业单位,或是在其帮助下继续深造。谈起张慧春老师,法学院的同学都感谢不已,她条理清晰、踏实负责的讲课风格,早已深入人心。其中法学院的张同学讲到:“老师平时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启发,不仅讲解十分细致认真,更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她是我见过的最认真负责的老师之一。因为她总是那样孜孜不倦,细致指导,关心我们每一个人,总是会鼓励我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既是我们学习上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更是我们未来人生的领路人!”

“我执教快10年,最大的感触就是老师要关心学生,多和学生交流,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执教十载,张老师把热爱写进教育事业的春夏秋冬。正如白居易所说:“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张慧春心怀大爱,将师者情怀贯穿育人始终。让学科回归本质,让教育回归初衷,真正做到了“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心灵唤醒。

潜心学科谋发展,无惧艰难继扬帆

读博期间,张慧春基于对学术的热爱和探索知识的渴望,将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老师确定为以后的人生方向。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回到内大时,张慧春执着且坚定答到“回到内大教学归根究底是对母校浓浓的情结,我惦记这片养育我的土地,并且内大的知识产权学科方向建设缺少师资力量,我应该回来,我更需要回来。”张慧春2007年离开内大,去寻求更多知识。七年后,带着想念与热爱,满载而归,将自己对知识产权法的研究硕果传递给内大法学院一代代学子。

回到家乡,张慧春全身心投入到母校知识产权法的建设中,不辞辛劳,砥志研思。在她与其他教师近十年的研精覃思下,内大知识产权建立起相应的学科方向,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毕业生。其参与的《商标审查十四五规划基础研究》在内的众多科研项目,更是为内大知识产权与各界出色法律人搭建起交流的平台,为内大知识产权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源泉。

收获固然,但挑战仍存。面对知识产权学科师资力量匮乏,无法形成团队合力,学科供给的社会人才不足、与社会需求衔接不够等困境时,作为内大知识产权的初期建设者,张慧春表示发展建设知识产权,壮大知识产权团队是她的责任,更是她穷且益坚的事业追求。因此在“传承”的信念和美好的期盼下,张老师积极推动内大优秀法学毕业生回到母校,加入知识产权学科方向的大家庭,助力内大知识产权花朵的成长,为母校的法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以后不断壮大的知识产权团队可以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加强跟业务部门的合作,在内蒙古地区的知识产权领域代表内大发声。”瘦小的肩膀上扛着厚重的责任,身为副院长的她把自己绝大部分的时间留在办公室、课堂和无数个奋斗的夜晚。“跑起来让自己的背影看起来更高大了吧”——畅怀的笑声下,她给自己的选择做了最简单的回答。

使命在肩,张慧春用母校给予的希冀携来种芽,将其铺洒在best365网页版登录官网的沃土上,助其破土,护其成长。

执着科研,匠心育人,在坚守中传递爱与力量,张慧春执教多年,培养出众多知识产权领域的人才,她献身教育,不忘教学初心,用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高峰;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学生卓越发展;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职责感,她的烛光人生宁静有力,肆意昂扬。

(作者:牛子萌  蔡佳琦  编辑:刘阳  指导教师:刘寒娥 刘艳婧 审核:刘雪峰)

Baidu
sogou